查看原文
其他

十 二 经 络:手厥阴心包经

古煴之道 2020-09-18

手厥阴心包经 


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,又是气血通道。心包经晚上7 点上班,9 点下班。专门负责清除心脏周围的外邪,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。


心包经不通:


失眠、多梦、易醒、难入睡;心烦、健忘、胸郁闷、口干;神经衰弱。


心烦悸痛胸闷狂,

腋肿臂挛掌心热。


心包:负面情绪主压抑


《黄帝内经灵枢·经脉》: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,起于胸中,出属心包络。下膈,历络三焦;其支者,循胸出胁,下腋三寸,上抵腋下,循臑内,行太阴少阴之间,入肘中,下循臂行两筋之间,入掌中,循中指出其端;其支者,别掌中,循小指次指出其端。


亥时(21--23:00)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手厥阴心包经;所处部位:由手走头,起始于关冲穴,结束于丝竹空穴。


“心包天池中冲随”



心包经有9个穴位,左右共计18穴;


天池,天泉,曲泽(合),郄门(郄),间使(经),内关(络、通阴维脉),大陵(输、原),劳宫(荥),中冲(井)。


[交会穴] 手三阴无交会于他经的穴。

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

    主条目:手厥阴心包经穴;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,共18个:天池穴天泉穴曲泽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大陵穴劳宫穴中冲穴。   

    根据《手厥阴心包经穴国家标准部位表》,以下详解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的位置、作用、主治功效等。

    天池穴
    【位置】 在胸部,当第4肋间隙,乳头外1寸,前正中线旁开5寸。

    【解剖】 在胸大肌外下部,胸小肌下部起端,深层为第四肋间内、外肌;有胸腹壁静脉,胸外侧动、静脉分支;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。
    【主治】 胸闷,心烦,咳嗽,痰多,气喘,胸痛,腋下肿痛,瘰疬,疟疾,乳痈。
    【配伍】 配列缺、丰隆治咳嗽;配内关治心痛;配支沟治胁肋痛。
    【刺灸法】 斜刺或平刺0.5~0.8寸;可灸。本穴正当胸腔,内容心、肺,不宜深刺。
    【附注】 手厥阴、足少阳之会穴。


    天泉穴
    【位置】 在臂内侧,当腋前纹头下2寸,肱二头肌的长、短头之间。

    【解剖】 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;有肱动、静脉肌支;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。
    【主治】 心痛,胸胁胀满,咳嗽,胸背及上臂内侧痛。
    【配伍】 配内关、通里治心痛、心悸;配肺俞、支沟治咳嗽、胸胁痛;配侠白、曲池、外关治上肢痿、痹、瘫、痛。
    【刺灸法】 直刺0.5~0.8寸;可灸。


    曲泽穴
    【位置】 在肘横纹中,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。

    【解剖】 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;当肱动、静脉处;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。
    【主治】 心痛,善惊,心悸,胃疼,呕吐,转筋,热病,烦躁,肘臂痛,上肢颤动,咳嗽。
    【配伍】 配神门、鱼际治呕血;配内关、大陵治心胸痛;配大陵、心俞、厥阴俞治心悸、心痛;配少商、尺泽、曲池治疗肘臂挛急、肩臂痛。
    【刺灸法】 直刺0.8~1寸,或者用三棱针刺血;可灸。
    【附注】 心包经合穴


    郄门穴
    【位置】 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5寸。

    【解剖】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,有指浅屈肌,深部为指深屈肌;有前臂正中动、静脉,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、静脉;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,其下为正中神经,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。
    【主治】 心痛,心悸,胸痛,心烦,咳血,呕血,衄血,疔疮,癫疾。
    【配伍】 配大陵止咯血;配曲泽、大陵治心痛;配梁丘、足三里、太冲治神经性呕吐;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。
    【刺灸法】 直刺0.5~1寸;可灸。
    【附注】 心包经郄穴。


    间使穴
    【位置】 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3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
    【解剖】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,有指浅屈肌,深部为指深屈肌;有前臂正中动、静脉,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、静脉;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,前臂外侧皮神经,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,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。
    【主治】 心痛,心悸,胃痛,呕吐,热病,烦躁,疟疾,癫狂,痫证,腋肿,肘挛,臂痛。
    【配伍】 配支沟治疟疾;配尺泽治反胃、呕吐、呃逆;配水沟、太冲治癔病;配腰奇治癫痫。
    【刺灸法】 直刺0.5~1寸;可灸。
    【附注】 心包经经穴。


    内关穴
    【位置】 在前臂掌侧,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
    【解剖】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,有指浅屈肌,深层为指深屈肌;有前臂正中动、静脉,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、静脉;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,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,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。
    【主治】 心痛,心悸,胸痛,胃痛,呕吐,呃逆,失眠,癫狂,痫证,郁证,眩晕,中风,偏瘫,哮喘,偏头痛,热病,产后血晕,肘臂挛痛。
    【配伍】 配公孙治肚痛;配膈俞治胸满支肿;配中脘、足三里治胃脘痛、呕吐、呃逆;配外关、曲池治上肢不遂、手振颤。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;配建里除胸闷。
    【刺灸法】 直刺0.5~1寸;可灸。
    【附注】 心包经络穴,八脉交会穴~通阴维脉。


    大陵穴
    【位置】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,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
    【解剖】 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,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;有腕掌侧动、静脉网;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,正中神经掌皮支,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。
    【主治】 心痛,心悸,胃痛,呕吐,惊悸,癫狂,痫证,胸胁痛,腕关节疼痛,喜笑悲恐。
    【配伍】 配劳宫治心绞痛、失眠;配外关、支沟治腹痛、便秘;配水沟、间使、心俞、丰隆治癫、狂、痫、惊悸。
    【刺灸法】 直刺0.3~0.5寸;可灸。
    【附注】 心包经输穴、原穴。


    劳宫穴
    【位置】 在手掌心,当第2、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,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。

    【解剖】 在第二、三掌骨间,下为掌腱膜,第二蚓状肌及指浅、深屈肌腱,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,有骨间肌;有指掌侧总动脉;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。
    【主治】 中风昏迷,中暑,心痛,癫狂,痫证,口疮,口臭,鹅掌风。
    【配伍】 配后溪治三消、黄疸;配涌泉治五般痫。
    【刺灸法】 直刺0.3~0.5寸;可灸。
    【附注】 心包经荥穴。


    中冲穴
    【位置】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。

    【解剖】 有指掌侧固有动、静脉所形成的动、静脉网;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。
    【主治】 中风昏迷,舌强不语,中暑,昏厥,小儿惊风,热病,舌下肿痛。
    【配伍】 配内关、水沟治小儿惊风、中暑、中风昏迷等;配金津、玉液、廉泉治舌强不语、舌本肿痛;配商阳治耳聋时不闻音。
    【刺灸法】 浅刺0.1寸;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。
    【附注】 心包经井穴。


手厥阴心包经穴歌 


心包九穴天池近,

天泉曲泽郄门认,

间使内关输大陵,

劳宫中冲中指尽。


手厥阴心包经穴分寸歌


心包穴起天池间,

乳后旁一腋下三,

天泉曲腋下二寸,

曲泽肘内横纹上, 

郄门去腕方五寸,

间使腕后三寸安,

内关去腕只二寸,

大陵掌后两筋间, 

劳宫屈中名指取,

中冲中指之末端。


手厥阴心包经用药歌


地黄一味补心络,

泻用乌药并枳壳;

温肉桂、凉栀子,

柴芎青皮是引药。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